文彦博的父亲文洎在任转运使时,曾考虑修复这条旧道,但没来得及动工就去世了。
文彦博继承他父亲的志愿,修复了旧道,并由此而储备了大量粮饷。
手里有粮,心中不慌。
三川口、好水川之败,其中一点就是后勤供给不给力。
再说这个张岊,有胆略,善骑射,也是一等一的汉子。
赵允初很纳闷,为什么这么好的牌,自己的堂兄会打了个稀巴烂?
赵允初正在河东路的府州胡思乱想时,李元昊也跟着打来了。
赵允初狠狠骂道,这孙子,一点都不让消停!
这一点,由于历史没有学太好,赵允初还真不知道,他以为大宋和西夏再次交手应该是一年后的定川寨了。
没想到这好水川之战后,李元昊也没闲着。
李元昊在陕西连胜两场,但战略规划却始终没有进展。
他也不气馁,马上把目光投向了另一个方向,河东。
河东一带的丰州、府州、麟州与党项领地靠近,自大宋建立以来没少发生纠纷。
如今西夏兵威大振,也是到了新仇旧恨一起算的时候了。正巧当时主管麟府二州军事的主将康德舆是个废物点心。河东番族首领乜罗不服于他,举族投降李元昊,当起了带路党。
“郡王,现如今河东局势极为被动。请郡王速回秦州领命吧。”河东路转运使的文彦博劝谏道。
“宽夫(文彦博的字),三川口之战,我在附近;好水川之战,我在现场;现在,我也不怕。我倒是看看,这李元昊到底是神还是人!”
“李元昊的这次出兵可能也超过了十万兵力,在乜罗的指引下,原本河东的复杂地形再难阻挡夏军。如今,麟州已经被西夏军围困。府州、丰州也将遭到围攻,恐怕又是一场恶战。”
“麟州能守得住吗?”
“可以。臣先前疏通了道路,运送了大量粮食至麟州。统军王凯乃是我朝初年平蜀大将王全斌的曾孙,他的所部军队也向来以军纪严明著称,挡住夏军攻势不能问题。”
“现在被围有多少天了?”
“快一个月了。”
赵允初有点放心不下:“城中水源可够?”
“可能不太充足。李元昊也是原本得到谍报,认为城中缺少水源,故围困麟州。但麟州知州苗继宣是个聪明人,昨日来了一个空城计,李元昊应该不日退兵。”
“空城计?什么空城计?打开门来,让李元昊进来?”
“当然不是。李元昊可不是司马懿。苗知州把水泥涂在城墙上假装防备火攻,误导李元昊。这样,西夏军一看城中如此不珍惜水资源,那就是间谍提供了假情报,便会引军撤围了。”
“如此可行?”赵允初很疑惑,这个苗知州看来也是个人才啊!背水一战都准备好了。
“可行。请郡王放心,我对李元昊这只秃鹰还是了解的。不出二日,他必退军。”
“报!”堂外走进一士兵。
“何事?”
“回将军,内侍宋永成来河东传旨,输送物资,不料走到麟州城下遇到了夏军。康德舆派了张岊带着五十名骑兵护送而去,又让王凯带着六千人前往增援。”
“王凯?增援?西夏兵撤围麟州了?”文彦博突然站了起来,惊喜地问道。
“撤了。今日午时撤的。”
“宽夫好算计!你让李元昊撤兵就撤兵啊!”赵允初不失时机地送上了马屁。
“郡王这话折煞彦博,愧不敢当。有郡王在此坐镇,他李元昊肯定是败走河东!”文彦博的回话,让赵允初感到暖暖的。
这说话的艺术真是妙啊!
“西夏军有多少人?”
“大约三万。”
“张岊加上王凯总计多少兵力?”
“差不多六千吧。”
“六千?六千打三万?看来又是夏军引诱伏击的老打法了。我大宋军能成?”赵允初倒吸了一口凉气,没有底气地问着文彦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