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那样——”刘辩好不容易,憋出了一句话。“让身边的宦官给我念就好了?”
这习惯是不是跟他老爹学的……
听到这句话,关羽长叹了口气。
“你又怎么知道,宦官给你读的,就是奏折上写的?”
“为什么他会不按奏折读啊?”
“夫君!”
只见唐姬在刘辩的耳边说着悄悄话,过了一会儿,刘辩才像恍然大悟一样。
“啊啊,我明白了。”
真该庆幸有唐姬做伴读,她比刘辩聪明太多了,若不是她,关羽都发愁怎么跟刘辩交流。
“那么,就开始学字了,现在我会教你们这书卷上每个字的含义和用法,有不懂的问题请随时提出。”
“那个——”唐姬有些畏怯地举起手。“我也可以学吗?”
“当然,一开始就打算教你们两个的。”
“可父亲说,女子不可以——”
“父母之言是一回事,真正想不想做还要看你自己,我看你其实挺想学的。
而且,你父亲说这些话的时候,你应该还没被选入宫。
皇子辩将来很可能即位为天子,到时,你作为皇后,处理后宫之事,若连字都不认识,被人陷害都不知道。”
“嗯,那我也必须好好学。”
如此,唐姬便和刘辩一起从写字开始学习。
虽然关羽刚才只说了“处理后宫之事”,但就他目前对刘辩的观察,以后就算成为皇帝,刘辩在诸多事情上恐怕也必须要依靠唐姬才能成事。
中平二年冬季,刘辩和唐姬如无要事,每天都会来关羽的府邸学习,从认字写字,到汉以前国家的兴衰史,以及百家的学说,关羽将自己能学会的知识都教给了刘辩。
这里有很多知识,作为现代人的关羽也不了解,但他有着比较好的学习素养,古代的这些知识,观点,基本一晚上就能记住重点,第二天在总结一遍,教给这两个学生。
回想起来,前世的关羽在毕业时还没想好要做什么,就穿越了,如果没穿越的话,他本来也想当个老师来着。
作为老师,总是经常会把一些随口想到的知识教给学生,关羽也经常说出一些超越时代的知识。
比如讲选官制度时,关羽随口就把九品中正制和科举的知识讲了出来,讲完之后才想起汉代是察举制,而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分别是在魏朝和隋朝出现的。
机灵的唐姬问起这两种制度的出处时,关羽便只好说这是自己的构想。
而这时,一向不敢说话,只靠唐姬来传话的刘辩却少有地开了口。
“我觉得,科举比较好。”
“哦,皇子也这么觉得吗?”
“那个——”被关羽问到,刘辩顿时缩起了头,但他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出来:“如果有才能的人都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好了……我是这么想的,那个,我又想错了么?”
“不,正如你说的那样,每个有才能的人,都渴望有发挥能力的空间,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可那样的话,为何老师不向父皇谏言改用科举呢?”
“这个问题也很简单,因为这个时代不允许这样,毕竟现在做官,家里有书读的,都是些有头有脸的世家大族,如果任用的寒门增多了,士族的位置就少了,所以这两部分人一定会产生冲突。
但现在世家大族掌握着财富,你们都知道吧?现在的书是靠手抄的,价格昂贵,穷人根本买不起书,也不可能获得知识,少部分偶然获得知识的人也不足以和士族竞争。
所以,科举制度的出现条件就是获得知识的成本变低,让寒门有学识的人变多,达到足以和士族子弟竞争的数量,在不具有这些条件的情况下,察举制依然有存在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