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九章 董平的发家史(2 / 2)又一片蔚蓝天空首页

88年后的那几年银行利息出奇的高,百分之二十的利息,就是说,年头存1000块钱进去,年尾就可以拿到利息200块。哪个憨货会去买房子,那玩意儿一不能吃二不能换钱,而且偌大个物事,还扛不走,蠢笨蠢笨的,一无是处。

也不能说当时的人都是目光短浅之辈,毕竟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实在是翻天覆地,很多方面都颠覆了人们的固有认知。

谁又能想到几十年后,房子有一日会成为硬通货,会成为比黄金还值钱的物件,价格翻着翻地往上暴涨,直到天价。北上广深那此大城市自不待言,连江城这样的三四线城市,房价都蹿升至一万五一平,说起来委实令人胆战心惊。

这种畸形的房市,整个世界也找不出第二个地方。也唯有我们伟大的祖国才会诞生这样的怪胎。

自从董平家买了三套住房后,过了四五年,到了九十年代末,平静无波的江城房市跟着全国的地产市场慢慢启动,开始上扬,从最初的三百五六一平,猛涨到六百一平,再到八百五一平,2001年春节刚过,房价蹭地一下飚升至一千五一平,让许多一直嚷着房价终将会跌的人们瞧得心惊肉跳。

董平因为自己拥有四处房产的缘故,一直十分关注房市。他一看房价上扬如此剧烈,直觉其中必藏巨利,从此开启了房叔模式,听人说后来哪里有房产交易会,哪里有新楼盘开盘,他们俩口子就住那里钻。

他们将所有赚来的钱都投入到房地产市场中,一度头寸不够时,还大胆地将那三套房子做抵押,从银行贷款继续买房。

就这样买房贷款抵押,再买房再贷款抵押买房,来回倒腾,一直倒腾到二十一世纪房产的黄金大潮涌来,他们家前前后后一共屯集了四十多套房产。保守估计有2600多万的财富,这还只是作为三线城市的江城的房价,换作北上广深,那四十多套房子的财富就只能让我辈高山仰止了。

可谁又能想得到,他们家的发家史,就是从那间不起眼的小副食店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凭心而论,袁野对那家小副食店并没有放在眼里,于他这个重生者来说,挣钱的机会有的是,他还真不稀得伺弄那个小店,掉价不说,太没有性价比了。

只是如今想到他正处于起步阶段,万事开头难。自己寄予厚望的书稿或有不可讳,至少这间副食店还算是个退身步,不至于落得个全无着落的下场。

这家小副食店,袁野都盘算好了,就让二姐和二表姐刘玉凤来打理,让她们练练手,为将来的事业做准备。

当初因为大姐和大姐夫的缘故,袁芫一气之下辞去第一棉纺厂的临时工作,从此以后便一直处于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尴尬境地。

那个年代找工作太难了,满江城都找不到一家招工的牌子,叫她怎么办。情急之下,有认识的棉纺厂小姐妹告诉她,现在南方的广东很好找工作。这段时间她经过深思熟虑,江城实在无处腾挪的话,只得去南边打工。

而二表姐刘玉凤自从到袁家探亲以来,俨然一个老妈子模样了,不是带月月,就是洗衣做饭,虽然成了李梅最得力的家庭助手,实在无法彰显她作为一个主要劳动力的巨大价值。

她们两个都属于没有人尽其用的典型,须得给她们找点事儿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