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十二年,正月十四。
距离宋金议和已然过去一年有余。
汴京的皇宫,历经修缮,终是金碧辉煌,焕然一新。
刘禅饶有兴致地打量着这宏伟的宫殿,满意之色溢于言表。
“恭喜陛下!”
“恭喜陛下!”
张浚和赵鼎等一众文臣纷纷拱手,笑意盈盈地说道。
这一年里,文官们陆续从建康迁徙而来。
“同喜,同喜啊!明日便是元宵节,朕在此大设宴席,诸位可要早些过来!”刘禅心情舒畅,豪爽地大手一挥,定下了明日元宵节的安排。
“多谢陛下!”
“多谢陛下!”
群臣的脸上皆洋溢着欢喜的笑容。多少年了,大宋多少年未曾有过如今这般景象,哪怕是当年赵匡胤登基之时,恐怕也难以企及当下。
倒不是说如今的宋朝强于赵匡胤那时,主要是如今宋朝人的精神风貌已然改变,往昔那积弱的宋朝已一去不返。
而且在过去的一年里,宋朝各项事业皆在稳步推进。
过去的一年,整个宋朝除了刘禅,人人都忙得不可开交。
北方收复的失地,光是恢复民生和派遣官吏,就令张浚和赵鼎忙碌了整整一年。
如今好了,一切都步入正轨。
文臣武将皆心怀欢喜,毕竟成功收复了旧日山河。
众人在忙碌的同时,亦充满着快乐。
在众人热切的目光中,张浚上前拱手道:
“陛下,此前论功行赏之事一直拖延,如今是否可以考虑了。
倘若那些有功的将士迟迟得不到奖赏。
有功的各地官员无法获得升迁,恐怕会让他们寒心呐。”
刘禅听后点了点头。
此前拖延,一则是要防备金军毁约偷袭,二则是北伐刚刚收复的失地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治理。
不过就目前来看,金国元气大伤,短期内应当不会再度南下,估计这几年都不会爆发大规模战争了。
“行,你们拟个大概,朕先过目。
若没问题,便可昭告天下。”
宰相张浚一直在等待这一刻。
在众人激动的注视下,将早已备好的折子呈上。
“陛下请看,前面乃是有功的文臣,后面则是武将战功的累计。”
显然文官心思更为细腻。
将自己的功劳置于前端,且浓墨重彩地描述。
至于武将,不仅被放在后面,还只是寥寥数语。
刘禅接过折子,随意浏览了一番。
“嗯,朕知晓了,待朕待会带回去细看。”
随后便将这几十页的折子递给了身旁的宫人。
“放置到朕的书房去!”
“遵命!”
宫人退下后。
张浚等文官,兴高采烈地跟着刘禅游览御花园,而后才离开。
离开皇宫后,有文官拱手对张浚滔滔不绝道:
“张大人,请受在下一拜。”
接着便是一番阿谀奉承。
诸如光复旧山河张大人功勋卓著之类的话语。
手段虽说简单,却颇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