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身边的丫鬟婆子们都支了出去,老太太叫了凤姐进到跟前。
“凤丫头,按说我不说,你也能猜到,攸丫头,也就是你二姑妈,嫁到了延平王府,本来嫁的不过是个庶子,袭爵也轮不到他,谁料到你二姑妈是个有几分造化的,一朝成了郡王妃,也算是得势了......”
说起来这个,贾母是有些许愤懑的,给自个儿的亲闺女选了一门好亲事,四代列侯,又是前科的探花,多好的亲事,京里的一众太太夫人们纷纷羡红了眼,虽然千娇百宠的闺女跟着姑爷去了任上,多年也见不了一回,但是总归姑爷前途是好的。
待庶女虽说一般,却也给她们选了不错的亲事,长女挑的是老国公军中的下属,可惜长女生孩子时难产,一尸两命,已经去了多年了。次女嫁的郡王府庶子,倒是有造化,成了王妃,自个儿的亲闺女,不出意外会一辈子被她压在身下。
“可惜,延平郡王掺和到忠义老千岁的事里,延平王府便没落了,你二姑妈也是个倔强的性子,没来家里诉过一回苦,从那以后没要过家里的东西,来往得自然就少了。”
老太太说着,睨了凤姐儿一眼。
算是敲打她方才说的刘剡打发人来家里讨人参的事儿。
“老祖宗...”
凤姐儿头皮一紧,没料到居然出了这种纰漏。
好在贾母并不打算过多计较,贾攸乃是她亲自教养长大的姑娘,虽说不是自个儿肚子里爬出来的,却也比府里其他的女孩儿更体面些。
说起来,若非延平郡王府掺和的,乃是忠义老千岁的案子,贾攸在丈夫死后,带着一双儿女来投奔,贾母也能给她母子三人一分庇佑。
如今,只能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贾家当年也不是没有人掺和进去,可结果呢?
贾家四姑娘惜春,自娘胎出来便没了母亲,贾家长房宁国一脉,贾家最有出息的贾敬,出家当了道士,估摸着这辈子都走不出那家道观。
幼女出生到现在,就没见过面,老妻身故,都没能赶回来。
贾家虽说是世家大族,可掺和进皇权斗争,只有当炮灰的命。
何况儿孙一辈,根本没有能立起来的人,唯一一个中了秀才,进了学的孙子贾珠,不到二十就死了,看着有几分读书希望的宝玉,如今不过六岁。
老太太年岁上来了,总得为儿孙考虑。
贾母念及此,老泪纵横,叹道:
“老身年纪大了,待我一去,贾家就算不得国公府,我知道你们都有私心,可我少不得为你们后辈多筹谋些,攸姐儿那儿,是我对不住她,可我不能为了她一个已经嫁出去的女孩儿,害了全家!她这一朝去了,留下那一双外孙,年纪轻轻的,以后可怎么过呢?!
凤哥儿,你是个好的,待会儿从我这出去,你和琏儿,就往攸姐儿那里去,能帮衬的,就尽量多帮衬一把,可怜见的,外孙儿才十岁不到呢!”
凤姐儿听明白了,二姑妈这儿,是府里对不住她,但是帮着料理后事还行,二姑妈留下的一双儿女,贾母坚决不打算管。
另取一条干净的帕子帮老太太拭泪,安慰道:
“我明白了,老祖宗也请保重身子,姑妈在天有灵,也能理解您老的一番苦心的。我待会儿换身衣裳就过去。”
“嗯,你去吧,我也乏了,这几日你多帮着操点心,攸姐儿的两个孩子,嗯,都是好的,只是年岁小了些,遇到这种事,肯定也是慌的。”
“好,我就先过去了。”
凤姐说着便要告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