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河的水缓缓地流着,像一位无私地的母亲将自己的一切贡献给两岸的人,河水流走的是岁月,带来的是丰饶和希望。
王金凤的生活也同样充满了阳光和希望,因为于志远有了可喜的变化,他生活的态度变得积极,16岁下地在生产队干活,身小力薄,为保护自己,跟着其他社员有样学样,学会了偷奸耍滑的本事,做事情时时刻都在忙碌着,就是不出活。
现在可不一样了,每天天刚亮他就起来,趁着早晨凉快,把需要动力气的活干完,王金凤要做点重活他都不让,对王金凤好的不得了。
没多久,他又成为了孩子们心中的英雄,抵挡风雨的靠山,收获的是钦佩和崇拜。
于志远去顺安接妻子的时候,沿途的所见所闻让这个农民吃惊,开阔了他的眼界,他的认知潜移默化的在变化。
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路上很多外省的人,他们也同样是农民,勇敢的走出来,准备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闯出一条路。
他很善于交流,通过武阳的其他老乡了解到工地建筑工每月工资300多块,管吃管住,就是工作有点辛苦,遇见不好的包工头有可能拿不到钱。
村上的老师每月工资才50多块,而且经常不能按时发工资,很多老师都还要种地才能将日子过起走。
这个时候粮食便宜,辛苦干一年才能挣几百块,还没有扣除种子化肥,而且庄稼靠天吃饭,存在很大的不可预知性。
回到家里他就琢磨着出去打工的事情,通过王永德的关系找到了长宁县城里一个木匠师傅,这个师傅姓周,以前和王永德一起干过活,很早就出去闯荡了,手下的施工队一直在京城包活干。
北方人比较恋家,生活过得好的都不愿意出来,外出打工在当时还是新事物,周师傅也需要有人加入他的队伍。
给周师傅提两瓶酒,说明自己想去打工的意愿后,他就搭上了去京城当建筑工人的列车。
在建筑队辛苦的干了两年,除了偿还盖房子的欠款,于家还攒下些钱。
这时的农村,人们更看重的是踏实肯干,能受累,名声好的人,这样的人在社会上受到广泛的尊重和认可。
那些好吃懒做,偷奸耍滑,无事生非,溜溜混混的则被人鄙视,就连老婆都不好找。
这些人因为各种原因,或是懒得干活,或是欠了外债、或是违法犯罪都最先离开了农村,成为农村开眼开世界最早那部分人。
离开了农村,他们游手好闲又好吃懒做,做好事肯定和他们没有任何关系的,外出的初期大都靠捡破烂维持生计。
但他们也有自己的优点,脑子活,胆子大,敢去闯。
长宁县毗邻塞外草原,属于穷山恶水之地,穷山恶水出刁民,丘陵地貌人多地少造就了当地人敢于竞争,野蛮敢闯的性格。
时间久了,捡破烂真的被他们闯出了一条路,那就是收废铁。
90年代初期,华国践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已十几年,经济飞速发展,商品房这一概念也从南方传到北方。
京城开始商品房建设,对钢铁需求大大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