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些人手下还有着庞大的势力,因为他们有组织起义的能力。
无法回头?
嬴政回神。
怎么不能回头,都要灭亡了,回!
这个头必须回啊!
为了大秦能绵延百年、千年,回个头算什么。
看来除了外部的贵族势力没有处理的问题,还有内部的政策也有问题?
嬴政不太理解,他觉得法家思想没什么错。
他最后能统一六国,不还是要归功于法家吗?
为了能延续国祚,他在投影刚开始讲的时候,就已经向儒家退了一步,允许朝政之上可以出现儒家以及儒家学派的政策,而不是法家一家倒。
难道这样做还不够吗?
……
「秦朝那光鲜亮丽的大一统背后藏着一道暗淡却深邃的裂痕,那就是关中的秦土与关东六国故地之间的矛盾。
曾经的六国之人“卑秦”,他们把秦国比于戎狄。
而如今的大秦以征服者的姿态君临于六国之上,函谷关以东的六国百姓们尝到了别样的苦果。
就在秦国的军功爵制如火如荼的进行时,秦人以军功突破身份的瓶颈时,六国百姓却得不到与之同等的待遇。
被秦国逐步征服的六国百姓,他们少有参与秦国的统一作战,所以六国的百姓得不到上升机会,享受不到荣华富贵。
可在秦灭六国以后,这部分人没有享受权利的机会,却要跟秦人承担同等的义务。
秦始皇开始的各种大项目、大工程如千斤重担般汇聚到一起,压在了从战争烽火中幸存下来的人民身上。
我们要知道一件事,从商鞅变法开始,秦国历经五代国君,用了一百多年的时间才逐步消灭了中间商,解决了许许多多可能在中间环节形成或出现的组织,然后一步一步地“驯化”了秦国百姓。
所以哪怕秦国的律法再严苛、再暴政,秦国的百姓依旧尚可忍受,他们也很难聚集到一起发动大型起义活动。
但到了秦二世时期,随着“戍者死于边、输者偾于道”的景象成为日常,原六国的百姓就跟秦国的百姓不一样了。
他们没有遭受过秦国那样的暴政,他们以前的生活还算自由,所以他们不同于秦国百姓那般。
六国之人根本无法忍受秦朝的暴政,他们的反秦心理很强,且越晚统一的地方,反秦心理就越强。
秦朝大一统的时间才过去短短的十几年,秦王朝远远没有消灭原六国的中间商,在六国之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有组织能力的贵族、豪杰、游侠以及宗族势力等。
他们有想法、有能力,就能组织起大型的起义活动。
而除了关东地区,关中的秦国故地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
秦朝为了削弱关东六国的实力,强行迁移包括富豪在内的大批人口前往关中。
随着管理难度的增加,关东反秦声浪加剧,秦朝又进一步提高了法律的严苛程度。
因此秦统一之后,关中百姓受到的压迫并不比关东地区的小。
当起义的旗帜遍布关东地区的时候,章邯率领着70多万的骊山囚徒迎战。
这些囚徒中又有多少曾是大秦在关中的百姓呢。
就这样,秦朝的统治者将六国的百姓、关中的百姓一步一步推向了自己的对立面,这就是秦朝会走向灭亡的第一个原因。」
全天下的百姓都被秦朝推向了对立面。
这事做的,也是挺厉害了。
众人想到秦始皇之前的秦国国君,他们耗费几百年积攒的民心、国力,最后都在秦始皇以及秦二世的统治下,一点点散去。
光这点,就证明了秦国统一之后的“暴政”跟秦国统一之前的“暴政”不是同一级别了。
经历过暴政的秦人都无法忍受,更何论没有经历过暴政的六国之人。
当高祖进入关中以后,对百姓说出了那句“父老苦秦久矣”,要跟百姓约法三章,而百姓们“喜迎沛公”,没人愿意复秦的态度,就足以说明所有的问题。
除了这一点,大家还想到了投影前面讲到的齐国贵族。
因为齐秦联盟,所以齐国的贵族势力没有遭受到大的打击,他们的势力应当也是秦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不过投影还没讲,想到这点的人们都自觉闭上嘴巴,等投影说到这里再详谈。
毕竟他们想的可能也不一定对,就算对了,也不一定全面。
……
不过是六国百姓,他们如何会推翻秦朝的统治。
嬴政宁愿相信推翻秦朝的整个过程出力多的是六国贵族,也不愿相信是他不曾在意的六国百姓蜂拥而上,最后慢慢蚕食了强大的秦朝。
毕竟就像帮助刘邦建国的萧何、张良等人,哪一个是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
百姓怎么会,他们怎么会有能力推翻秦朝!
李斯依旧瑟瑟发抖,他相信,投影绝对不会放过他跟赵高干的事情。
平日里他还是照常跟始皇商议国策,委婉劝谏。
但一旦遇到这种敏感话题……
触霉头的事情他不干。
始皇生气的时候他不上。
唯有扶苏,他想着刚好能借助这个原因,再次向大人谏言。
心中酝酿好接下来要讲的话后,他开口,强调朝廷应该轻刑罚等。
这一次,嬴政虽然恼怒,但没有直接反对扶苏提出的意见。
法家再重要,能有大秦是否能延续下去重要吗!
显然没有。
不少大臣们看扶苏依旧不怕始皇威严,勇敢谏言的时候,也缓缓站了出来。
大秦的一统,他们看在眼里,也自豪他们自己能为天下一统献出属于他们的一份力。
以前他们就算不满朝廷制度,也无法违背始皇下发的政令。
因为始皇重视君权,他并不允许有人能反对他的政令。
如今他们都是为了大秦的延续努力,始皇也开始允许大臣们提出异议。
既然如此,那他们便该站出来帮助这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走向一条正确的路。
而不是后世口中屡屡提起的“暴政”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