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叶被周知行大军攻陷的消息很快震动朝野,永正帝罕有地在玉乾殿对群臣大发雷霆。
“你们起初一个个劝朕按兵不动、以逸待劳,结果呢?错失良机,桃叶陷落!你们还想如何为自己开脱?孙侍郎,你先说!”
孙侍郎跪在地上战战兢兢:“逆贼得以渡过饥馑,八成是那杨昉在背后推了一把有财力助贼兵熬过饥荒的豪绅富户兴许不在少数,但能一路支撑其扩军一倍并打赢攻城之仗的,恐怕唯有弋州杨昉。”
“朕就等你这么说呢!当初是谁说杨昉不可能倒向那边的?!”永正帝一反常态,指着孙侍郎高声喝斥。
“陛下,微臣万死莫辞。”孙侍郎慌忙叩头谢罪,“臣请求陛下即刻派人往弋州监视杨昉,令其慑于君威不敢轻举妄动,中止对周贼的支持,则朝廷得胜之日可期。”
很快,新任的弋州安抚使就到了任上,杨昉对此却仿佛丝毫不以为意在安抚史到来之前,杨昉早已中止了对周知行的支援,一切布置妥当,高枕无忧。安抚史到任后,杨昉对于他的所作所为一概不加节制,军机账目任其核查,手下也凭他讯问,日常更是推心置腹,百般拉拢。安抚史明察暗访数日后将所查知的奏报皇帝,称未察觉出任何异常。
杨昉受着监视,便不再管太多事,闲下来后,整日悠哉悠哉地下下棋打打猎,转眼又是女儿忌日,想到女儿,不免又想起外孙女郑楹已居丧三年了。去年杨昉就曾向她提起居丧后的婚姻大事,郑楹只是固辞,称父母大仇未报,不肯嫁人,如今又过了一年,杨昉不知外孙女是否还守着这个执念,便叫她过来相谈。
“楹儿,我算着你下个月就满十八岁了,也是该嫁人了。”
“外公,我不嫁……”郑楹一听见嫁人,没由来地就鼻子一酸,泪眼汪汪。
“好了好了,怎么才问一句就要哭了?外公也不舍得把你嫁出去,想着在你的表兄弟中挑一个最好的,亲上加亲,你说可好?”
郑楹不敢打断,听外公说完,仍旧是那句话“外公,我不嫁人。父母大仇未报,楹儿不嫁人。”
“楹儿啊,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你守孝三年,已尽足孝了,再不嫁人,不找个后半生的依恃,你母亲在天上看着,如何心安呢?”
郑楹阁泪汪汪,摇头固辞。
杨昉见外孙女态度决绝,沉吟良久,叹口气,准备将周知行攻陷桃叶的好消息告诉她:“听说周知行那边……”
“外公,我不想知道……”郑楹竟出言打断了外公,紧接着就哇得一声哭了出来。
杨昉一脸无奈道:“你这孩子,心里到底藏着多少苦?外公什么也没说都能招你哭一场?”三年来,杨昉越发觉得这个外孙女的心思性情古怪异常,跟她说了没几句,自己也被带累得心烦气闷,只得潦草结束了谈话。
郑楹在杨家这几年来从不打听战况,怕紧跟着会听到什么死讯。每到夜深人静,她的思绪总是会触及那个令她思念成痴又有些讨厌的男人,然后便会在心里暗暗琢磨:詹济之此刻不知是在何处拼杀,还是已经死了?也许第一战就死了,现如今骨头不知在哪里朽坏着,魂魄可曾飘来过?眼下不死,说不定明天就死,下个月就死,亦或许受了伤,此时此刻正在死去。
她也不知自己为何要逆想他各式各样的死,而不是憧憬他的活,也许,只有先骗自己相信那个男人已死,日后真听到其死讯时才不至于被痛死吧。尽管如此,她还是本能地躲避一切可能夹带噩耗的谈话,譬如有关战局的。
“真是奇了怪了,那么大的周转,怎么账目还能做的这么干净,一处漏洞也找不出。”御书房中,刚刚得到弋州安抚使奏疏的皇帝不安地来回走着。
万举未做回应,却反问道:“陛下得知此情,看来是派人前去弋州监视杨昉了?怎么臣竟不知?”
“上次廷议,爱卿因病没来,所以不知此事。”郑峦解释完,忽忽觉不对劲,蹙眉不满道,“听你的意思,朕做什么决定还要经你首肯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