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章 解封(2 / 2)盗墓:搬山遗孤,剑开天门首页

进城后饱餐一顿,紧接着便倒头大睡。

即便吴钰也感到疲倦不已,休整一夜后,又专心致志地打坐修炼了一整天。

“哎呀!这图案在背上,总让我觉得不安稳!”沐浴过后,吴钰望着镜子中背部的图案,忍不住轻叹:“这要让老妈看见,估计又要哭得稀里哗啦了。”

“老弟,你到底在干嘛,电话也不接!”吴天真拿着房卡径直推门进来,但下一秒又愣住了。

看到镜中那奇异的眼睛图案,内心不由得生出一阵寒意。

“我刚才修炼了一会儿!”吴钰赶紧披上睡袍,走向前去唤醒吴天真:“你这么激动干嘛?”

“老弟,你背上那眼睛图案是什么玩意儿,太瘆人了!”吴天真情不自禁地道。

“没什么,只是年少时的中二往事罢了,我才不想让你知道!”吴钰故意转移话题,大笑了一声。

“哎,对了!”天真突然一拍脑门:“三叔在分钱呢,胖子那个家伙拿了钱就跑,你也快下去吧!”

“分钱?”吴钰一愣,随即反应过来:“鲁殇王的遗产?”

“没错!”天真咧嘴一笑:“三叔计算了这次的收获,并没有给我现金,而是把山水居的宅子正式给了我。”

“哇,恭喜啊!年纪轻轻就成了有房族,前途不可限量啊!”吴钰大笑一声,拍了拍天真的肩膀。

“哈哈哈哈……”天真一听,也跟着没心没肺地笑了起来。

对他来说,这无疑是一件极为开心的事。

但吴钰的笑容中,却夹杂着几分幸灾乐祸。毕竟,尽管山水居给了天真,但他估计那房产证还没焐热乎,就会被某个大财团收去做抵押担保了!

“走走走!”天真拽起吴钰就要下楼。

“我换件衣服,你急什么呢,三叔还能跑了不成!”吴钰笑道:“咱们这次花了这么多时间,眼看就快过年了,三叔肯定是要回沙城的。”

“对哦,我都差点忘了!”天真一拍脑门:“唉,我也好久没见奶奶了。”

吴钰微笑着,他对吴家的老奶奶印象并不深,但能让吴老狗服服帖帖、甚至令霍家那位高手甘拜下风的人,绝对非同一般。

果不其然,进入包厢后,面对满桌佳肴,吴钰也不客气,先大快朵颐一番后,吴三书才将一张银行卡和一块古玉递给了吴钰。

“二侄子你就别客气了,自家兄弟,三叔也是个实在人,这块古玉就算是三叔给你的见面礼了!”

“好,那我谢谢三叔了!”吴钰也不推辞,爽快地接了过来。

只是这块圆形玉佩一入手,随着体温的变化,玉佩内部竟然显现出一条若隐若现的白色巨蟒在游动。

“这……”吴钰抬头看向满脸笑容的三叔,问道:“这莫非就是传说中那位汉初皇帝最钟爱的玉佩?”

“哈哈!”三叔听后朗声大笑:“我就知道你小子眼光独到!”

“既然给你取名为钰,身上怎能没有一块与你身份相匹配的美玉呢!”

“这太贵重了!”吴钰苦笑着看着三叔:“您该不会是把那位大人物的陵墓给……”

“哪儿的话!”三叔摆摆手:“送给自家人的东西,怎么可能那样做!”

“这块玉是从一位收藏家手里收购来的,虽然不清楚具体来历,但在他家可是传承了好几代。”

吴钰点点头:“那我就不客气了!”

说着,他正要将玉佩放入口袋。

却被旁边的天真抢先拦下:“我说三叔你也太偏心了吧!给我一座房子就算了,给小弟又是钱又是一件稀世珍品!”

“就你那点见识!”三叔瞥了天真一眼:“还不知足是不是?这样吧,只要你能说出这块玉佩的真正来历,我允许你去我的保险柜里任意挑选一件作为山水居的镇店之宝!”

“真的?”吴天真立刻激动起来,然而很快看着手中的玉佩又陷入困惑……他确实不知道!

思索良久,他试探性地开口:“汉初皇帝的玉佩?”

“那是小钰刚才说的!”吴三书没好气地瞪了天真一眼。

“那这……”吴天真沮丧地将玉佩交给吴钰。

吴钰微微一笑:“线索已经这么明显了,你怎么还没想明白呢?”

“汉初皇帝斩蛇立威的故事,你不会忘了吧?”吴钰笑道:“那白蛇自称为白帝之子,怎会是凡间的普通蟒蛇?后来那位开创帝业的皇帝曾多次梦见自己被白蛇追杀,万般无奈之下,他四处寻访高人,终于得到一位老道士的指点。”

“在泰山极顶,他设立祭坛祭祀白蛇,进而召唤其魂魄封印于美玉之内,让其随身携带并世代相传,期望刘氏皇族能以龙脉之气滋养此玉,助白蛇早日化龙飞升!”

同样的,白蛇因成为刘氏皇朝的吉祥神兽,长期守护着皇朝,故刘氏得以历久不衰,在历史长河中堪称罕见。

“可……可这些不过是传说而已!正规史籍并无记载,至多算是游记杂谈!”吴天真忍不住提出异议。

吴钰听闻此言,与三叔交换了一个眼神,两人相视微笑。他摩挲着手中的玉佩,笑着说:“不论真相如何,这块玉佩的真实存在,本身就已足够有意义。”

“说到底,人们之所以热衷于探究古董的具体价值,难道不是为了探寻其背后的故事吗?为何同属一个时代的古董,价值差距竟能如此悬殊?”

“嗯,你这么一说,倒也有几分道理。”吴天真点头赞同,身为世家子弟,他深知一件古董倘若附带有精彩故事,其价值绝非仅能翻几倍那么简单。

于是乎,昔日诸如潘家园这样的市场,简直成了古代故事的大熔炉;即使到现在,随便一个古董商面对手中物件,无论真伪,总能滔滔不绝地讲述出几个相关故事。

归根结底,此举旨在提升古董价值,真正考验的还是买家的眼力与学识积淀。

否则,即便真的和氏璧放在你面前,也可能无法辨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