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就在崇祯二年的一份奏疏里说九边各处兵饷无一不缺,士兵没有一天能吃饱肚子的。这在我们前边的章节里已经提到过了。
就在这一年的己巳之变里,都有忠心耿耿从外地赶来北京勤王的军队,因为缺饷,士兵为免于饿死,不得不抢掠民间,结果带兵的官员、将领被下狱定罪。军队溃散回去,成为乱兵、叛兵。
在崇祯十四年(1641年)的明朝档案里,还有这么一则记载:“兵部为台兵缺饷乏食万难,杀子充饥死守事,职方清吏司案呈……”也就是有的地方负责守卫的明军因为缺饷、缺食,甚至有杀了自己儿子来充饥,来死守城池,为国杀敌的。
就在明朝灭亡前夕的崇祯十六年(1643年)十二月,李自成就要打过来的时候,担任防守重任的大同总兵姜瓖还在泣血上疏呈报军队缺饷五个月之久的窘迫情状:“兵素称雄,无奈缺饷五月,值此三冬,岁已云暮,枵腹难堪。”“兵皆徒步,前已具疏,至今无济。”
明朝其实是被自己的士兵推翻的!李自成军队的核心骨干是明朝发不起军饷而叛乱的边军,清军进关后攻城掠地的主力也依旧是原先明朝那些因为领不到军饷,还备受百姓、官员辱骂、歧视的军队。
明朝的文官即眼瞎也心黑,当国家遇到大规模自然灾害,遇到外来侵略,这个时候就应该转入紧急状态,国家经济也应该进入战时运行轨道,而不能再按照和平时期那一套。
在文官看来,军队不过是国家机器的一部分,为国家服务是应该的。既然是国家机器,所以就应该用最大的警惕心来对待,防止其力量超过必要的限度,而对人民利益造成损害。
所以他们成天都是用多疑的态度,用防贼的眼光来看待武官和皇帝。
一到军官索饷的时候,就认为军饷都是被军官贪污了,是在冒领,索要军饷都是来骗钱的。
一到皇帝要求调拨军饷的时候,就认为皇帝内库里有的是钱,只不过皇帝是守财奴,吝啬不肯拿出来用。
明朝的皇帝反正是被文官的口水喷惯了,受点污蔑也就算了。可对军队的官兵来说,文官政府不肯给足够的物质待遇,也就罢了,反正饿死是死,战死也是死,左右都是一死。可问题是在精神上都是饱受屈辱,动不动就被怀疑是贪污军饷,军饷没有,为了生存去抢一点东西,就被骂得狗血喷头,这事情确实是没有办法维持下去了。
明末有一些文人参加了军队抗击李自成等叛军,这个时候他们自己才领略到当明朝的士兵究竟苦到了什么一种程度。
张永祺在《偶然遂记》中记述他和士兵们好几天都吃不上饭,甚至想要有一勺水来润口都不可得,草料也都空了,军营中的马都饿得长声嘶叫。他哀叹说:呜呼,身在事外的时候,痛恨兵丁骚扰。等自己加入行伍,才切身了解到其中的艰难苦楚,真是可以让人痛哭浩叹。
崇祯皇帝在殉国之前说“文官皆可杀”,并不是一时气话,而是伤心悟道之言,如果他在一上台时就明白这一点,也就不会是后来的结局了。只可惜他明白得太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