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安闻言,只管冷笑。他可不会说出,让伍灏主持县试的愚蠢话。
“伍教谕,何来如此多的借口。”许安冷眼看向伍灏,“你身为教谕,不思如何教育生员,只顾自怨自艾,便是朱子知道你这种德行,怕是也为有你这种徒子徒孙而痛心。”
伍灏面色大变,双眼冒火。
朱标见状,却向许安问道:“义学在何处,不如我们现在去看看究竟?”
许安在书信中,的确曾经提到过办义学的事情。但并没有详细介绍义学的情况,朱标以为跟普通的义学并无二致。
而今从伍灏的口中,他听出来这个义学似是有些不同寻常。
于是他便动了前去一观的想法。
常茂在一旁却有些着急。
明明有人告状,但朱标似乎并没有要处罚许安的意图。
他刚想要开口,却听见朱标向他说道:“常大哥,将吴学士和孙学士请来,我们一同去义学参观。”
李家村义学,如今已经有了五十个学生,其中有十个乃是原先县学里的生员。
高启带着先生和学生在门口迎接。
“殿下,这位是义学的校长。”许安指着高启说道,“他乃是名动天下的青丘先生,我可是花了大价钱才将他请过来的。”
高启闻言,眼神中闪过一丝不屑的神色。
朱标闻言,亦是吃了一惊。但他还没有动作,却见吴淮和孙礼,早已来到高启的跟前。
“末学吴淮、孙礼见过青丘先生。”两人对着高启施礼。
高启虽然年纪并不高,但他的才名早已远播天下,与刘伯温、宋濂齐名。
“先生果真是青丘先生?”朱标却是惊疑的问道。
他跟随宋濂学习,便时常听宋濂提起高启。
他虽然在洪武元年参与编修元史。但在去年,朱元璋想要授予他户部员外郎一职,但高启力辞不受,被赐金放还。
也因此得罪了朱元璋,使得朱元璋总是怀疑高启写诗讥讽自己,终于在洪武七年被杀。
不过高启并未进入东宫,因此朱标也没有见过高启。
“草民高启,拜见太子殿下。”
朱标此刻知道为何县学的生员,愿意跑到义学来了。而他此时却是怀疑,为何只有这十个生员到义学里来求学。
“青丘先生,我听说义学中不学四书五经,儒家经典,果真如此吗?”
“太子殿下,义学并非为科举而立,乃是让县里学生发蒙,并得一技之长。故此并非不学圣人道德文章,而是循序渐进而已。”高启说道,“如今我们已经将学生分成三个班,每个班课程皆有不同。初入学未有经验之学生,以蒙学和算学为主,而有经验之学生,除学习四书外,还辅以历史和格物之学,另有志于科举的学生,则教授经世之学。”
朱标边听边不住的点头。
“青丘先生,难道义学里的学生,有不参加科举的吗?”他有些不解的问道。
“义学设立的初衷,乃是为贫苦人家的孩子,谋的一份工作,并非是为了科举。”
“若是不科举做官,他们纵然苦读数年,又能做什么呢?”朱标问道。
这时许安笑道:“殿下难道忘了许记杂货铺吗?”
“许记杂货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