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尧臣、韩琦、文彦博、包拯,都在宋仁宗第一次有了殿试决定权的那一年金榜题名的。
宋仁宗此时最看重的就是第二名:榜眼韩琦。
现在的人们,喜欢把韩琦和狄青放一起讲,人们也难免会联想起那个:东华门外唱名者方为好男儿的段子。
仿佛这两人是水火不容的死对头。
而在此时此刻,这两人都在西北边关。
互相接触还不算多。
韩琦和范仲淹虽是好友,但在西夏问题上的看法却不一致。
韩琦主战,认为应主动攻击西夏,一战解决问题。
范仲淹主守,认为应与西夏和谈,争取时间,待时机成熟,再出击消灭西夏。
“韩将军认为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如果坐等敌人来袭,等于是将战场的主动权拱手让人。那次和范公理论,韩将军直接说道:你怎么知道李元昊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有多少人?如果我大宋仓促应战,必然会遭受败局。”一看赵允初没有什么反应,刘宜孙补充说道。
“那陕西都部署夏竦大人什么意见?”赵允初突然想起了三巨头之中最大的官儿。
这个时候,担任西北军政一把手的夏竦虽然倾向于防守,但又不在范和韩之间选边站队。
“夏竦大人曾给官家上了一份劄子,措辞较为模糊。夏大人上奏说大军正在操练,建议暂且缓一缓,等敌方来袭,再找机会杀他个人仰马翻,眼下未可轻举妄动。”
“这不挺好嘛!夏大人的意思也是倾向于防守啊。”赵允初觉得二比一,没问题了。何况夏竦是主官。
种世横皱了皱眉头,“郡王,事情并不这么简单。今早,我刚刚得到战报,昨天夜里西夏军突袭了镇戎军,在外围的三川寨,我守军又失去了五千多兵马!”
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怎么又来了一个三川寨?
赵允初不知道这西北之地,重要的战事都带一个“川”字?
“什么?今天早上怎么没有听范公提起?”赵允初很是奇怪。
种世横很是惋惜:“驻守三川寨的将领刘继宗和士兵都是刚刚上任便仓促应战,多亏都监王珪在狮子堡奋勇杀敌,又得渭州钤辖郭志高兵趋三川寨,才将李元昊迟滞。李元昊是头狮子,他不吃点肉不可能收兵的。”
赵允初没有听过这些什么刘继宗、王珪的名字,只是更觉得这李元昊更是可恶至极!
种世横想了一会,语气沉重地说道:“偷袭三川寨是李元昊的睚眦必报之举,前几日我大宋夺取了芦子关,他昨晚就偷袭了我镇戎军。等这一仗报给朝廷,我担心官家意气用事,让我们出击攻夏啊!”
“打就打,怕甚!”刘宜孙又被点燃了。
有情可原,他自己的爹爹现在生死不明,说不定攻打西夏,还能够打听到自己爹爹的下落。
赵允初心想,莫非好水川之战快来了?
他知道好水川之战,大宋朝又打输了。
但什么时候开打,具体情节如何,赵允初搞不清楚。
只记得好像有一个叫任福的,没有听韩琦的吩咐,第二次踏入了同一条河流。
当然,还有第三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的,这就是在定川寨战役中的葛怀敏。
一想到这儿,赵允初就头疼。
大宋官兵都是这么不长记性?还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种世横看了一眼刘宜孙,摇了摇头,叹着气说:“官家心气高,若是韩琦力主出击,怕是凶多吉少。还是练兵备战为好。哪一天上谕下来,就是刀枪剑戟了。”
赵允初心里想能不能改变下韩琦的想法,于是对种世横说:“老将军,今日在青涧城暂住一宿,明日我和宜孙便前去拜访韩将军,争取事情有所转机。”
种世横越来越认为这个郡王不是一般的郡王,敢干事,敢为官家分忧,十分欣喜,便拉着允初的手,激动地说道:“如此甚好!”
第二天一早,赵允初辞别了种世横,策马准备去泾州。泾州与青涧城相距甚远,距离大约近一千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