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六章 秦军(2 / 2)我不是阉党首页

王鹏君手里有近万精锐和数百万两白银,其地位之重要,就是傻子也明白,但王鹏君前段时间不仅在户部和南镇抚司吃了亏,而且还因为不肯驰援蓟州被文官集团喊打喊杀,若是心里没有芥蒂、那就见鬼了。

后金攻明京畿之战之后,祖大寿履立战功,但却吓得不敢入朝面见天子。

两个能缓解京师危机的人都和朝廷有隔阂,这也是文武百官没有信心守住北京城的原因之一。

“爱卿以为当如何?”崇祯看向赵德业。

“陛下,可升祖大寿为左都督,领锦州、并暂时提督辽东的援军;升吴三桂为右营副将,加署都督同知。另外在拨一百万两饷银给辽东军,让辽东军去天津领取。”辽东将门如今影响力最大的就是祖大寿和吴山桂,把他们两人安抚好了,辽东军才能如臂指使。

“陛下,辽东军之所以彷徨不前,罪在蓟辽总督刘策,他对辽东军的影响力实在太低了,陛下可下旨让孙承宗担任蓟辽督师,并总督进入北直隶的各路援军。”温体仁也急忙献策。

刘策帐下,纸面上的军队有将近二十万人,结果却坐视后金大军围攻京师,此举自然是罪大恶极!

“准!”崇祯说完看向赵德业:“令婿对朝廷是有功的,是满堂诸臣误了他,朕欲任命其为锦衣卫指挥使,你以为如何?”

“陛下,王鹏君之所以没有驰援蓟州,是因为他知道鞑子入关是为了攻破京师,所以才待在天津不肯动弹,为的就是京师有难时,能第一时间驰援京师,臣料定王鹏君已经在驰援京师的路上。”崇祯的性格赵德业自然是清楚的,若是不把事情圆回来,王鹏君蹦跶不了多久。

赵德业虽然表面上和王鹏君划清界限,但他心里却知道王鹏君和他是一体的,王鹏君要真倒了大霉,他也不好过。

“朕知道他受委屈了,你替朕写一封信好好安抚他。”若是王鹏君的勤王军能冲进北京城,京师的防御体系必然增加好几个层次。

南直隶的勤王军一共有一万人,得知鞑子围攻京师后,王鹏君又在天津征召了三千人。

王鹏君权衡利弊之后,最终还是决定驰援京师,同时并私下派人联系祖大寿和吴山桂等将门子弟,告诉他们自己这里有大把银子,想要钱就快点来。

虽然京师危急,但王鹏君不仅广派斥候,而且还是选择了打呆仗结硬寨,南京锦衣卫就如同一个巨大的乌龟壳一样缓缓朝京师移动。

由于饷银不够,京营的士气有些低迷,京营的饷银早已拖欠了数年,此时让人家卖命,欠的饷银却不肯结清,自然没人愿意效死力。

鞑子第二日攻城,比第一日更加凶猛,一度占据了一小段城墙,最后是御马监的禁军加入,才把鞑子赶了下去。

崇祯知道在这样下去,大明就真的要完了,所以只能下令文武百官和勋贵捐饷,但折腾了大半日,也只筹集了数十万两白银,气得崇祯想让锦衣卫直接抄家。

京师的文武百官已经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有些人甚至动了投降的心思。

“陛下,陕西巡抚孙传庭领数千援军从德胜门入城。”王承恩兴高采烈的把好消息告诉崇祯。

“为何让勤王军入城。”勤王援军不入城、只能城下作战——温体仁之所以反对勤王军入城,一是因为规矩,二是因为京营实在太弱,一旦出事肯定压不住勤王军。

击退鞑子后,自然要犒赏各地的勤王军,但国库的粮饷根本不足以给出合适的犒赏。

军队对大明的忠诚度已经降到了有史以来的最低点,但凡有点风吹草动、就可能会背叛大明——上次的勤王军、便有不少军队杀将造反投靠叛军。

勤王军击退鞑子后,朝廷一旦没有给出应有的奖赏和抚恤,很可能会引起兵变,如果是在城外,还可以从容弹压,如果是在城内、那乐子就大了。

“此一时彼一时,城内无良将、守军又不足以抵抗鞑子的进攻,依臣愚见,应该允许所有赶至京师的勤王军入城。”赵德业开口劝道。

“不可,勤王军鱼龙混杂,让其入城,必定为祸京师。”温体仁的话显然说到了崇祯的心坎里——辽东军大多是将领的家丁,若是让其入城、崇祯睡觉都不安稳。

“立即传令守城的将领,除非皇命特许,否则勤王军只能城下作战。”崇祯的心情很复杂,一方面他希望尽快增加京师守军的力量,另一方面他又怕勤王军入城后会闹事。

崇祯其实最希望王鹏君的勤王军入城,王鹏君的勤王军和其它勤王军是不同的:一来由于赐服的原因,南京锦衣卫对天子的忠诚度是比较高的,这也是崇祯同意王鹏君征调南京锦衣卫入京的原因;二来王鹏君不是辽东将门,锦衣卫不是家丁、是天子亲军;三来跟随王鹏君入京的锦衣卫、已经有京师锦衣卫的正式编制;四来王鹏君对南京锦衣卫的掌控力度非常强,锦衣卫不敢背着王鹏君哗变——明军哗变,大多是底层士兵哗变,统帅哗变的几率极低。

孙传庭的忠诚,崇祯是信任的,崇祯不信任的是孙传庭的秦军,崇祯担心孙传庭控制不了秦军;至于辽东军,无论士兵还是统帅,崇祯都不敢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