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九章 “坐排”(2 / 2)我真不想当娱乐天王首页

闻言,众人微微提神。

陈青松扫视了一眼,斟酌着开口道:

“《十二怒汉》已经将司法需有的严谨和对生命的尊崇完美地体现了出来,我们很难超越这个经典,而之前两部翻拍的作品也都有各自的核心。”

“因而我们也应该找到我们自己的切入点。”

“最后我思考了很久,找到了一个答案——舆论!”

“老师们可以看到在我的剧本里,学校社团之所以忽然开设这样一门课,就是因为这个案件在国外引起了汹汹舆论。”

“因此我们这部剧的明线并不是十二个人对刑事案件的讨论,而是他们对这样一个处在舆论漩涡当中的事件的讨论。”

“舆论的始作俑者和参与者是社会上各行各业、形形色色的人。”

“十二位陪审员就是社会的缩影。”

“8号陪审员,是公理的化身,所以我并没有赋予他强烈的性格。”

“其他十一个人,则各有立场,即便持有相同的结论,出发点和想法也可能并不相同。”

“所以在剧本里,出现了明明支持同一结论,但却互相争吵的情况。”

“另外,老师们不要把这部剧的场景看成一个法庭,而是要当成网络或自媒体。”

“毕竟它们是舆论的载体。”

“而且本身从合理性来说,一群普通人凑在一起,也不可能模拟出真正法庭的状态,最多就是辩论的时候不骂脏话。”

“至于这部剧的暗线,则是人性。”

“这种人性包括这样一群来自社会各阶层的人,面对这个活动,各自抱以的心态;”

“比如有的人面对这个活动一开始可能只想敷衍了事,然后中间情绪不自觉被调动,再到被彻底代入其中,被8号陪审员说服······”

“还包括他们深入讨论之后,对于这件事,以各自立场发表的言论,宣泄出来的情感。”

“所以老师们需要思考,如何把这些给表现出来。”

“同时,这些普通人最后还是会回归生活,那么这件事对他们是否有所触动和影响,这也需要通过最后一幕的散场来暗示,借此同样体现了人性。”

“总之,这部剧的基调就是舆论中的人性、舆论和法律的碰撞、人情和法律的碰撞。”

“第一条是靠群像来表现的;第二条则体现在8号陪审员面对汹汹舆情,却依然走上‘当阳桥’,为一个被众人口诛笔伐的被告提供辩护;第三条就是3号陪审员和8号陪审员的激烈辩论。”

“而我通过《十二公民》想要传达出来的是,在舆论中,我们公民要对运用权利的所作所为负责任。”

“权利的边界在哪里?我们的权利能否践踏他人的权利?”

“当我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利,而无视他人的尊严的时候,是否想过道歉?”

“这同样也是我想让观众讨论的东西。”

说完,陈青松看了看第一排陷入沉思的众人,静悄悄地走到了第二排,坐到了谭松蕴旁边,捅了捅她,在她疑惑地转过头后,朝她挑了挑眉。

意思很明显:我厉害吧?

谭松蕴见状不由得翻了个白眼。

意思也很明显:德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