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摩智脸上一怔,似乎不认识楚风一般地客气询问。
楚风懒得跟这家伙浪费时间,看向六脉神剑的剑谱,静默不语。
鸠摩智目光扫过牟尼堂中,瞧见枯荣大师,眼前一亮,双手合十道,“前辈,晚辈鸠摩智有礼了。”
“明王,我也听过你的名声。你素有大德之名,今日为何非行这强取豪夺之事?!”
枯荣大师缓缓睁开眼睛,朝鸠摩智的目光逼视而去。
鸠摩智不以为然,在屋内转了一圈,看向枯荣大师背后的墙壁,念念有词,“有常无常,双树枯荣,南北西东,非假非空!”
枯荣大师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四句话,心中骤然大惊,暗道,“这大轮明王果然名不虚传,不过一眼,竟道破了我这枯禅的精髓,此人绝不可小视。”
所谓枯禅,便是据佛家典故为内核创造的一门武功。
传言,世尊释迦牟尼当年在拘尸那城娑罗双树之间入灭,东西南北,各有双树,且每一面的两株树,均一株是荣,一株是枯。
因此,这东西南北的八棵树,呈现出来的奇特景象,被后人视为成佛入灭的征兆,称为“四枯四荣”。
根据佛经中所言,东方的两株树意为“常与无常”,南方的两株树意为“乐与无乐”,西方的两株树意为“我与无我”,北方的两株树意为“净与无净”。
它们分别代表这门枯禅的境界。
茂盛荣华之树意示涅槃本相,常、乐、我、净。
枯萎凋残之树,则是显示世相,无常、无乐、无我、无净。
枯禅的境界,就是由此而来。
理论上一旦跨越这几道境界,便能如佛祖一般入灭,得到正果。
这也是为何之前本观等人会说,枯荣离正果不远矣。
虽然枯荣自己也知道,他数十年如一日的静参枯禅,侥幸达到半枯半荣,生死仿佛仅在自身一念之间,随时都能超脱生死,到达更高境界。
不过,他也非常清楚,他距离佛祖入灭,做到非枯非荣,亦枯亦荣的超脱境界,还非常遥远,乃至遥不可及。
看着被自己道破根基的枯荣大师,鸠摩智脸上浮现一抹笑意,开门见山道,“佛曰,不生不灭,不垢不净。小僧鲁钝,未能参透这爱憎生死。今日来此,却是为了一件往事,请枯荣大师成全。”
枯荣大师并没有回答鸠摩智,看向他旁边的本因。
“可是信中那位慕容先生……”
本因想到了鸠摩智此前那封书信,下意识地询问一句。
鸠摩智颔首,一脸悲伤的说道,“慕容先生乃是小僧生平唯一知交。昔日,小僧与慕容先生相逢,这位慕容先生精通天下武学,为人大度,蒙他指点,功力精进,又得他赠与上乘武学,平步青云,恩情自不敢相忘。却不想数年过去,再见慕容先生,他却已驾鹤西去。小僧曾闻慕容先生对贵寺六脉神剑,倍加推崇,又因未得见,引以为憾。因此,小僧有一个不情之请,望方丈慈悲。”
“这家伙为了武功还真是无所不及啊!”
楚风一听鸠摩智那虚情假意的托词,心中嗤笑。
作为方丈的本因自然也不会相信,看了眼枯荣大师,见他无动于衷,便托词道,“阿弥陀佛,若是明王想要祭奠慕容先生,本寺有佛经万卷,老衲可以召集僧众祈福撰抄,以助慕容先生,在阴世过得安宁!”
“谢方丈指点,只是……”
鸠摩智没想到被本因如此搪塞,脸上顿时欲言又止。
本因好人做到底的询问道,“明王还有何处不能释怀?”
“阿弥陀佛,小僧讨要贵寺六脉神剑,以报慕容先生的恩情,只是其一!”
鸠摩智轻叹一声,仍对六脉神剑念念不忘,却完全不知他只须一个抬头,六脉神剑便尽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