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郊实验基地。
向学宇和杨秘书回来后,很久都没有接到宁沁源的电话,向学宇也全身心的投入到研发当中,逐渐把这件事放到脑后。
目前整个可控核聚变项目组分为[核聚变发电站]和[核子脉冲推进器]两个方向进行研发,导致时间紧、任务重。
向学宇在集体大会提出将项目组的20人拆分为两个小组,分别为15人和5人。
由庄主任带领15人项目组,组成“发电攻坚小组”,同时倾斜基地的绝大部分资源,争取在短时间内实现“核聚变发电站”项目突破。
而向学宇本人则只带领5个研究员作为助理,辅助他对“核子脉冲推进器”进行研发。
这也是基于两个项目不同的难度系数考虑的。
“核聚变发电站”研发难度相对较低,应用前景相对较广。
而且已经有现成的“超级磁流体发电技术”图纸,庄主任只需要带队按部就班的进行研发即可。
因此在人员和资源进行倾斜,也是为了加快研发效率。
至于“核子脉冲推进器”项目,在向学宇看来,这是属于战略级项目。
且不说研发难度大,更多的也是为了未来进行太空探索做准备。
而且系统所给的那个复杂繁琐的技术图纸,他也还需要时间去琢磨透彻。
因此只由他带领五名研究员进行初步的探索。
然而两边的项目开始之后,向学宇这边的五名研究员却尴尬的发现他们无事可做。
向学宇从大学起就养成了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独自做研究的习惯,每回他都太过投入,不自觉的就将五名研究员反锁在实验室外。
五个人只能天天在基地里游手好闲的晃荡,觉得自己特别没参与感、成就感。
后来在杨秘书的提醒下,向学宇终于意识到这点。
让五个研究员都去庄主任那协助研发,五人差点感动到流泪,兴冲冲的就找庄主任领任务去了。
而苦逼的杨秘书却是被向学宇留下,每天都跟他一块关在实验室里,老老实实做着秘书的工作。
过了一段时间后。
向学宇终于有了些眉目,在实验室里尝试构建“核子脉冲推进器”数据模型。
...
实验室。
这天向学宇正在指导杨秘书如何将导入的数据套用公式进行模拟计算。
突然基地广播里传出庄主任的声音:
“向总工,“发电攻坚小组”已经实现“超级磁流体转化器”的部署,请您到试验车间验证。”
“效率还挺高。”向学宇自言自语道:
“杨秘书,这里交给你了,我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