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青头菌(1 / 2)我在边疆卖滇菜(穿书)首页

下了一场大雨后,时芊芊每日都要去市集转一圈,想看看有没有来卖蘑菇的山民。

镇北城远处一片群山,蘑菇也多种多样,有些吃了会中毒,轻者上吐下泻,重者一命呼呼,有些却无事,只有最老道的山民才分得清哪些可以,哪些不可以吃。

不好意思,天天在云南跑的时芊芊正好分辩得清楚。

比如这种浅绿色的蘑菇,菌盖斑状龟裂,叫做青头菌,生吃也没多大问题。

还有长在白蚁窝上的鸡枞菌,菌伞像把半撑的小黄伞,菌杆肥嫩,用菜籽油炸出来,饵块上抹上一点,面条里放一点,回味无穷。

满地都是,不值钱的常见阔叶林松毛菌,也是无毒的,只是要先煮过,换水后把伞菌下黑色物质去掉,不然有股涩味。

最负盛名的高端菌子——松茸,很可惜只有云南香格里拉才有,这里也没发现。

野生菌子千千万万,牛肝菌,谷黄菌,干巴菌时芊芊都排除。只选择了鸡枞菌,青头菌,常见的松毛菌是有原因的。

这年头没有冷库,实在没办法长时间保存,只能用油炸了放在罐子里密封。

鸡枞和青头菌都可以这样。

便宜的松毛菌直接晒干,对口味影响不太大。

时芊芊看了几日,把常来卖蘑菇的山民请到铺子里商量:“你们尽管到山里捡这三种蘑菇,只要保证你们自己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请家人朋友一起,有多少,我这里收多少。

价格么,青头菌四十文一斤,鸡枞六十文一斤,松毛菌三文一斤。”

这个价格比市价低了五文。

但几个山民很开心,平时他们都是自己到市集上卖,一日的时光便耽搁掉,还有可能卖不出去,第二天菌子便坏了,只能扔掉。

都应好。

总共来了十六七个山民,都来自远处山下零星的村子。

凹子村的小山便是其中一员,他们村子在大山中央,进来一趟城里不容易。

自家兄弟姐妹五个,家里靠着那点田地,过得实在艰辛。

雨季到了,他从小就眼睛尖,常常寻到野生的蘑菇,是以捡些到城里卖,可是自己嘴笨不会说,好多城里人都怕吃了中毒,不敢买,往往捡到后,要卖一日才能卖掉。

听了时芊芊的话,回家便召集全家人一起捡菌子。

他送到护国寺旁的时家特色店卖掉,过秤后领钱直接回家,又可以上山捡菌子。

看着手心里货真价实的铜钱,小山下了个决定,雇佣村里的人捡菌子。

他和父亲租了个驴车,只负责送卖,从中赚取一文钱一斤的差价。

其他几个村子差不多一样的套路,差不多是十多个村子的村民一起捡菌子,时芊芊又忙碌了起来。

她从收容院雇佣了十多个寡妇,她们负责把收到的青头菌,鸡枞菌清洗干净,放在簸箕里晾干水分。

松毛菌摘干净泥土,直接放在太阳下暴晒。

时芊芊只负责最后一道工序,从早到晚在大铁锅前忙绿,先放上菜籽油,然后把菌子油炸干水分,捞起来后换口锅,放上配好的佐料炒一遍。

冷却后用白底蓝花小瓷坛子装好封口。大部分进了仓库,小部分放在柜台售卖。

吃饭时,从里边捞出一小碟子来,便能把饭扫光。

当然新鲜的菌子也不能浪费,在熬高汤的时候,适当的放几朵进去,汤便鲜的能吞掉舌头。

时芊芊疑惑不解,明明饵丝的味道更好了,还加了新品菌子。可是店里的流水并没有增长多少。

还有个更大的问题,她手里的现银又断了。

每日小山一样的菌子送到时家特色店,这个都是当场结账,时芊芊手里四百多两银子全部投了进去。

菌子只有雨季有,过了这两个月可就收不到了。

时芊芊急得嘴角冒泡,连兔子都没心思去逗,转眼又十天,花婆子来家里结账。

时芊芊很是为难,手里只有几百文,如何结账呢?

不得不低声恳求:“花婆婆,我这边现银都压在了菌子上,周转不过来,可不可以再给我十日的时间,我理顺了立马送来。”

花婆子看一眼她堆得满满当当白瓷坛子,没好气道:“我那里也等着钱买花肥呢!”

想起女儿家里的烦心事,女儿又被那个女婿气得憔悴了许多,想弄点开胃的给女儿:“什么好东西,拿来我尝尝。”

时芊芊讪笑着,从锅里铲了两碟子给她。

花婆婆扫一眼,炸成金黄色的菌丝,还未送到嘴里,香味便迎面扑来,让她忍不住咽了下口水。

另一样玉白色菌子,入口即化,唇齿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