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五章 许仲康出阵斩敌将、曹孟德无德牵军马(1 / 2)挟天子以令不臣我就是不臣首页

曹操和皇莆嵩算好了觉得想在尽快歼灭张角部,就得把他们尽量拖在野外。黄巾贼缺少辎重,又缺衣少粮,这样肯定最理想。主意算定,曹操带着夏侯兄弟还有自己麾下的1400余骑。皇莆嵩带上自己的2000余骑。每人带上5天的干粮,准备去骚扰张角进攻颍川。自古以来,没有机枪出现之前,骑兵一直都是战斗力最强的部队。因为马的机动性,让骑兵可以主动决定战斗在哪打,怎么打,是打还是不打,步兵只能追着跑。就算打不过,骑兵也可以轻易选择遁走,步兵完全没有任何追击的可能。从汝南到颍川,4天步兵应该能到,带5天的干粮也足够了。

去颍川一路上看的都是黄巾贼所过,尸横遍野。上至白发拉搜,下至咿呀幼儿,都横尸荒野。曹操哪怕有着3000年的记忆,可是看到眼前场景,还是无法不动容。

中国的老百姓都是竭尽全力的在养活好自己,再供养国家官吏。所有的中国人,都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没有错,中国人很少把自己摆在家人前面,家人永远都是在自己的身前。

中国百姓一不谋财害命,二不图谋不轨。就算大灾当前,也只能“易子相食”。也绝不给别人带来麻烦。可是,就是如此纯良、如此质朴的中国百姓,在3000余年中,始终都是别人的工具。前世被称作愚民甚至两脚羊,后世被称作韭菜。究其本质,并无区别。曹操能做的只是尽快的结束乱世,让活下来的百姓尽快恢复生养。

3天不到,先放出去的斥候就发现了张角的部队。张角部离颍川还有1日半的路程,自己离张角部还有半日的路程。颖川城已经就在京师附近。守城部队的不足300人,张角的部队到颍川城下,一人一口口水也能淹了颍川城。如果让张角进了颖川城,一能得到补几的辎重,二能固城而守,三能威慑京城。和皇莆嵩商量之后,决定加快赶路,故意暴露行踪给张角。

到了傍晚,曹操故意放出20,30人的大股斥候给张角看。这些斥候也都选的是能百步穿杨的神射手,骑着曹军这边最精壮的战马。甚至有一批斥候就是夏侯渊自己带队。任务就是看到张角的斥候,尽量射杀,不留活口,只能让张角的斥候看到曹操军营,绝不能让张角探清了曹操他们只带来了3000余骑的事情。

留下来的士兵就去多砍树木,多烧些篝火。一是寒冬之中,取暖很重要。二是一会天黑了,张角只能看到这边篝火连绵,又不知道有到底有多少人在。一切都安定好了之后,曹操就去找皇莆嵩了。

“兄长。”

“孟德贤弟,你军营那边都安排妥当了吗?”

“嗯,一切都按照兄长的叮嘱,都安排妥当了。”

“孟德,明天天亮,张角就能派出大军来打探我方虚实,依孟德看。我们该如何应对?”

“兄长,依孟德看。张角新胜,又拥万兵之重。肯定心浮气躁,而骄兵必败。张角的法术我们有法破之,倒是不怕,只是我们兵力实在太少了,如果能退敌就已经算好运气了,想全歼他们有点困难。”

“贤弟,我也是这么想的。就算张角愚钝,就算我们有法去破张角的法术,我们手头这点骑兵还是不够歼灭他们。想歼敌于野,要等我们后方的步兵和辎重。”

“那我们就尽量避免力战,尽量退敌。”

“好,那我们明日出战,能退敌则退敌,不能则走。”

“一切依兄长所定。”

曹操告别了皇莆嵩,回到自己的营中,夏侯兄弟和许褚都在等他。

“皇莆将军那边怎么说?”

“能退敌则退敌,不能退敌则走。要等步兵赶来,我们在图谋歼敌之策。”

“能不能像上次,趁夜一把火烧了他们?”许褚问道

“没有上次那么简单了,上次是因为波才愚蠢,又不顾自己部队死活,我们才有机可乘。张角比波才聪明多了。晚上肯定有夜防。”

“那我率一队骑兵去烧了他们辎重呢?”夏侯惇也问道。

“也不行,第一,他们都是农民兵,并没有统一的辎重所在。就算有,也很可能在中军营中。不能冒险去烧。第二,如果真的烧了他们的辎重。那他们必定破釜沉舟的进攻颍川,甚至京城。这才是我们需要避免的。”

大家沉默了一会,曹操突然笑了出来。

“怎么都突然不说话了?我们能打则打,不能则走。都是骑兵,他们能奈我们如何?明天一战,我上前骂阵,仲康(许褚)、元让(夏侯惇)伴我左右。妙才(夏侯渊)提前备好浸过童子尿弓箭、强弓躲在我们三人后面。如果张角敢上前应我叫阵做法,妙才就一箭射了丫的!”曹操突然冒出来后世的北京话,毕竟骂起来觉得才顺口。

“丫的?”

“就是竖子匹夫的意思,我二夫人卞氏的琅琊方言。阿!对了,仲康,你再去准备点人肥马粪,混在一起,兑上童子尿,明天也带着,有机会近身,就泼到张角身上。”

“知道了。”

“今天就都早点睡吧,明天早起退敌。”

送走了他们三人,曹操躺下来决定早点休息。可是,曹操一空了下来,就想起自己在京城的父母妻子。想到明天的战斗,虽说嘴上说着能退敌就退敌,不能退敌也能全身而退。可是命运之数,哪有那么简单。命运从来不是0和1的两种选择,而是一种复杂的变数。如果自己不能退敌,再死在阵前,那后世的历史会变成什么样,更是不得而知。想到这里,曹操决定写一封家书,明天遣个人带回京城。

第二天一早天刚刚亮,曹操、许褚、夏侯惇、夏侯渊披挂上阵。突然有人来报,有人来降。名叫枣祇,说自己是颍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