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久,王座上的郑侯这才沉声说道:“张子来意,寡人知矣。烦请张子在驿馆稍做歇息,待寡人与群臣商议之后,再行答复张子,可好?”
“既是如此,外臣告退!”伊华朝郑侯躬身一礼说道,说着,转身便大步朝殿外走去,一边走,一边大声问道:“我的扈从呢?你们把他抬到何处去了?”
副使虞臧却并没有跟着伊华一起朝殿外走去,而是上前一步,朝郑侯躬身行礼,说道:“郑侯,外臣奉君上之命,特来向郑侯递交国书,还请郑侯过目。”说着,躬身双手捧上了国书。
“有劳尊使了。”郑侯微微抬了抬手,身旁的内侍急忙上前几步,接过虞臧手中的国书,躬身捧到了郑侯跟前。
虞臧再次朝郑侯躬身行礼后,这才又转身走出了大殿。
待虞臧离开大殿后,郑侯也起身,拿着赵国的国书,拂袖往后殿走去,一旁的内侍站在王案旁朗声说道:“退朝!”
一众文武大臣一齐躬身行礼说道:“恭送君上。”待得郑侯的身影消失在殿后时,一众文武大臣这才直起身子,陆续退出了勤华殿,也还有一些大臣三五成群,在那低声交谈议论着。
陈文有些茫然的站在原地,心中升起一股怅然若失的感觉来,这要是在以前,先君当政时,遇到这种军国大事,少不了要找他商议一二,可是现在呢,新君接了赵国国书,却什么表示都没有!
良久,陈文才长长地叹息了一声,正要转身出殿,一个内侍却又急匆匆的从后殿小跑了出来,跑到勤华殿里,朗声叫道:“君上口谕,宣上柱国、武成君陈曷,武安君、大丞相兼领上将军陈文,骠骑将军赵铎,车骑将军公输虎,上大夫陈昂,内史大夫姜敦,政事堂觐见!”
郑国公族中最老的勋贵,当今郑侯的太叔公,上柱国武成君陈曷正在两个武士的搀扶下向殿外走去,听到内侍的口谕,又急忙转过身来,颤巍巍地躬身行礼说道:“老臣领谕。”
陈文微微楞了一下,脚下不由自主地停顿了一下,旋即转身朝内侍躬身行礼说道:“领谕。”上前几步,走到陈曷身边,搀扶住陈曷,说道:“老叔公,您慢点。”
陈曷回头望了陈文一眼,一句话也没多说,任由陈文搀扶着,朝殿后的政事堂走去。
很快,骠骑将军赵铎、车骑将军公输虎以及上大夫陈昂,内史大夫姜敦等人也从殿外小跑了进来,跟在了陈曷和陈文身后,亦步亦趋地往政事堂走去。
勤华殿是朔望大朝会时,文武百官参拜朝贺国君的场所,政事堂则是真正参与国政议论的地方,是郑国真正的权力中枢。
以往先君在时,无论大小国政,陈文都会被先君宣召至政事堂商讨决定,而且一旦陈文做出的决断,先君几乎就没有更改过,几乎全部按照陈文的决断处置的。但是这一次,被宣召至政事堂的,除了他陈文这个大丞相兼领上将军之外,还多了另外五个人:一个公族勋贵,两个领军将军,两个文臣。
这样的变化对陈文来说,意味着什么,没有人比他更清楚了!
很快,六人便在内侍的引领下来到了政事堂,见到了端坐在书案后面,正在看着一卷竹简的郑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