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一章 各自为政(1 / 2)大秦之神帝首页

却说到姚贾进言劝扶苏早登帝位,并未提及对于任免叔孙通的看法,但实际上隐约有不同意扶苏此番决定的倾向。

李斯也暗自思索,莫非昨日姚贾登门拜访是早就算计到今日情况,按常理来论,叔孙通不过乃是儒家士子,既无军功,也极少参与秦帝国政事,平日里多与邹彧走动,邹彧已然年高,他日致仕归乡,叔孙通成为奉常人选,倒是更为妥当。况且这扶苏长年在九原郡,很少在咸阳城,虽好儒术,但在始皇帝驱逐方士之后,其余百家诸子学者也多有受到波及震慑,扶苏自然与这太学之人罕有交集。为何会突然做出这番决定。

蒙恬与这叔孙通此时则都沉默无言,此间朝堂之内,眼下正是群臣与扶苏商议与己有关的事项,太尉一职与总领政事,这两件事合二为一,对于秦帝国来说目前虽看不出有什么影响,但对于这整个帝国中枢则是极为重要。

太尉一职自始皇帝时便设立,几十年间一直形同虚设,概因秦自封爵,位列诸侯之后,军权对于整个国家来说极为重要,帝国未统一之时,兵权为谁所掌控,则权势无二,故而始皇帝总揽军权,每逢战事,先行拜将,战事一了,便立刻交付虎符兵权,断了拥兵自重的可能。

想当年始皇帝用尉缭之策,命李信为将,带兵伐楚国,李信恃勇前进,被项燕大败而走,始皇帝无奈亲到频阳县欲拜老将王翦出师征伐,王翦请兵六十万,临行之时数次向始皇帝请求赏赐田园宅邸,皆因了解始皇帝性格强厉而多疑,以此推之,太尉一职从不授人也是如此。

蒙恬倘若开口请辞,未免有驳公子扶苏好意,又恐在朝堂内落得个虚情假意的名声。反之主动应承,就是扶苏公子不担心自己会拥兵造反,自立为王,朝堂内人心难测,一旦构织罪名安到自己身上,到时候更是陷于两难之境。

叔孙通此时倒是心平气和,一来担心邹彧身体,注意力不在这些朝臣争论之上,二来自从昨夜被扶苏当面交托重任后,就知道目前扶苏还未登基,且根基也不稳,所依靠的不过乃是蒙恬一人。

其余朝中臣子,冯去疾乃是两朝老相,为人谨慎,如今年事已高,仅存德望。李斯此人,叔孙通则是颇有偏见,师从儒家,但却行法家之事,不伦不类,有背叛之嫌。

冯劫身为御史大夫,与其父同列三公,到底还是冯家血脉,不出圈层。

又说道这姚贾,叔孙通也有所耳闻,私下没有过交流,知之不多,只知道为人有些暗昧,不苟言笑,城府颇深,又掌刑狱司法之责,手中权势颇大,始皇帝对其也是甚为器重。此番出列进言,劝扶苏公子早行登基,也的确无可厚非。

总归下来,扶苏此时贸然授官改制,面对的不仅仅是这朝堂百官,更是整个大秦帝国施行几十年的体制。不过叔孙通知道扶苏心怀百姓,有改革重塑朝纲的宏图大志,自己也有着发扬光大儒术的意愿,无论前途如何,自然也要一展身手,否则枉费腹中经论。

扶苏看着这章台殿内尽皆面色端恭的一个个,倒是觉得有几分意思,便也暂且搁置了授官的打算,自己先登基为帝也是极好的。

随即扶苏呵呵一笑:“好,你们说的有道理。”

话音刚落,李斯,姚贾心里都暗暗松了一口气,就怕扶苏执意为之,到时候劝谏不成,反倒局面难以收拾。